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等。
二、肠道传染病共同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一)经水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二)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三)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四)昆虫传播 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五)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由于气温高、早晚温差大,特别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秋季人体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夏、秋季是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发病突然,症状严重,传染性很强,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
1、指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能有效地预防多种传染病,尤其能有效预防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等。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饭前便后洗手,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2)不吃不洁净的食品,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尽量不吃或半生吃海水产品等食物,进食海产品前要彻底煮熟。
(3)不吃变质食物,不吃未经彻底加热的剩饭剩菜。
(4)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公共场所(厕所、食堂)卫生消毒,宿舍内要消除卫生死角,防治苍蝇、蚊虫滋生。
(5)不到卫生条件差的场所就餐,不叫外卖。
(6)多喝水,不喝生水或未烧开的水,对公用开水壶定期进行卫生处理。
(7)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
(8)注意休息,适度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9)不乱扔垃圾和脏物,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10)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2、.做好因病缺勤登记:
因病缺勤登记是每年疾病控制部门和省教育厅检查的内容之一;做好因病缺勤登记,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还能有效地早期发现传染病疫情。如一个班级在一周内或几天内甚至一天内出现多例同一种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患者,患病学生要主动告知辅导员,汇总登记后及时报告校医院预防保健科,以便进一步调查,同时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尤其要做好在外院就诊的患者登记)
3、组织学生开展室内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
宿舍楼道有后勤部门统一清扫消毒,室内卫生和消毒由学生自己进行,可用84消毒液稀释(1:25比例)后擦拭门把手、书桌、电脑桌,以及拖洗卫生间等。
(校医院宣)